大學生就業,留城還是下鄉?這是個問題
齊魯人才網 . 2014-01-28發布
  ——李守亮是一名畢業不滿兩年的大學生,學的是設計專業,他現在濟南一家廣告公司上班,每月有3000元的收入,扣去房租和生活費,基本月月光。他最近琢磨想回濰坊老家創業,經營工藝品店,但是又怕風險太高。省兩會期間,他關注到政府工作報告在穩定和擴大就業方面,提出繼續實施大學生村官、社區就業等政策,他期待對于大學生回鄉創業能有更多優惠政策。

  從“孟副書記”到“小孟”再到“孟啊”,村里人慢慢把我當成了自己人,我也逐漸找到定位,大學生到農村任職,就要起到“鯰魚效應”。

  ——來自共青團界別的省政協委員孟帥,在濟南市槐蔭區吳家堡鎮曹家圈村當了兩年大學生村官。“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他認為當前大學生就業要面對現實,到基層任職不失為一條重要出路。一個村里,有一個能人,就能帶活一個村。當前政府對農村有投入、有政策、有項目,就是缺少了解政策并撬動資源的人,大學生能像鯰魚一樣激活村子。當時曹家圈村一條路修了好幾年沒能修成,孟帥了解到“村村通”項目有資金補貼,爭取到資金支持后不久就修起路,他在給農民辦的一件件實事中,也收獲了成長。

  讓大學生做自己適合的工作,拿一份有尊嚴的薪水,看到上升的空間,基層一線崗位也能留住人。

  ——萊鋼集團銀山型鋼有限公司板帶廠工人張黎代表說,大學生們最關注得到發展和薪酬。張黎所在的板帶廠是集團最“搶手”的崗位,大中專畢業生占60%以上,職工隊伍一直比較穩定。

  出去招聘,我都不敢說自己的企業在鄉鎮上。

  ——來自高青縣青城鎮的劉紅連代表,在鄉鎮上經營一家菌類企業,明顯感到后備技術力量不足。她曾經去招聘農學專業大學生,但大學生寧愿在淄博市找一份月薪2000元的工作,也不愿意到鄉鎮來做一份能拿3000元的工作,“一旦能來,給的都是核心技術崗位,希望大學生能轉變觀念。”

  大學生創業,還需政府和社會組織伸出手來“扶上馬、送一程”。

  ——山東潤峰集團的王真代表說,大學生創業不但能給個人帶來不菲收入,還能吸納社會就業。創業成功,需要政府和社會組織伸出手來“扶上馬、送一程”,在資金、信息、政策等方面提供切實的幫助。王真舉了一個發生在微山當地的例子,微山縣韓莊鎮女大學生王淑從山東大學畢業后回鄉創業,她瞅準市場,想開設一家針灸減肥店,正當她愁于資金短缺的時候,縣里出臺了針對大學生的扶持政策,王淑獲得了5萬元的低息貸款,自去年開業以來,每月都有1萬多元的利潤,聽說今年還準備開上幾家連鎖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