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冷門 博士生就業也要“放下身段”
齊魯人才網 . 2014-04-25發布
  當今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已是個不爭的社會事實。可也有人認為,即便“很難”,那些處于象牙塔頂尖的博士生們卻也不用發愁,本、碩畢業生也大可以繼續回爐深造,戴上頂博士帽后再來找工作。事實真的如此嗎?記者就此進行了調查。
  專業“冷門”,找工作受挫
  劉佳(化名)是一所知名藝術院校史學專業的博士生。今年7月即將畢業的她,眼下不光要忙著對博士論文進行修改并最終定稿,更得抓緊時間找份合適的工作。
  “現在,這兩件事都忙活得不怎么樣。”4月16日,見到記者時,小劉一臉憔悴,嘴上還起了兩個泡,“怎么能不著急,投出去的簡歷得有幾十份了,大都石沉大海,工作到現在也沒著落,搞得我這半個月以來,根本就沒心思再理會論文的修改……”
  博士生工作也難找?劉佳一臉無奈的告訴記者,由于所學專業仍屬藝術類,所以希望自己最好能在文化氛圍相對濃厚的大城市就業,如果能留在高校任教當然是最理想的結果。然而,相對于幾年前的形勢,今年她所在專業的博士就業前景并不樂觀。“許多高校對學術成果有較高的要求,大都設定了‘有海外求學、學術訪問經歷’的門檻,不少全國頂尖院校的博士畢業生都前往應聘,相較而言,自己還真沒啥競爭力。”
  為什么不試試其他崗位?小劉又搖了搖頭:“我的專業偏冷門,原本想參加公務員考試和事業單位考試,但幾乎沒有對口專業,甚至連報名的機會都沒有。而一些寫明專業不限的單位,似乎對其他藝術類專業的同學更青睞有加。”
  優勢不突出,劣勢挺明顯
  對于駐濟某高校的文學博士鄧琪(化名)而言,畢業季帶給她的壓力是多重的。一年前,男友在北京找了一份工作,已經穩定下來。兩人計劃待小鄧畢業到京后,“水到渠成”地舉辦婚禮。所以,在首都找一份合適的工作,成了他們建立小家庭首要解決的問題。
  “也投了幾十份簡歷,零星有回復。”鄧琪對記者說,自己求職屬于“廣撒網”型,事業單位、雜志社、出版社等等,凡是在相關招聘網站上掛出的信息,她幾乎都會試一把。雖然有幾回都通過了筆試、進入面試,但最終小鄧仍沒有收到任何入職的通知。
  “一些‘潛規則’在招聘廣告上是見不到的。”小鄧告訴記者,有的單位同等條件下,會優先考慮男生;有的單位更傾向于錄取本地生源;還有的,會因為她本科在一所非211工程重點大學就讀、“初始學歷”過低而婉言拒絕……
  “即便與一些本科生、碩士生比起來,我們有時也是優勢不突出,劣勢挺明顯。”另一位文科專業的女博士生對記者坦言,如若進入相關機構從事對口專業,博士必然能發揮自己的所學和專長。然而一旦未果,則年齡、工作和社會經驗缺乏、知識面相對狹窄等問題便形成了他們明顯的“短板”,所以目前,她周圍好幾位同學都是在沒有編制、收入不穩定崗位上暫時安定下來了。“沒辦法,只能曲線就業,再圖后進。”
  還要“放下身段”
  高校和科研院所,這是采訪中記者聽到的絕大多數博士的就業意向。許多人都坦言,讀博就是希望能夠提升自身的“附加值”。而十年苦讀,自己在專業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如果不能達到預期的結果,當然會十分失望。
  “別看有的博士還‘瞧不上’企業”,一些企業招聘這些高材生也很謹慎。”省城某大企業人力資源部的工作人員直言,他們所提供的崗位大都是“本科及以上學歷”,只有少數專業技術崗位專門面向博士畢業生招聘。“本、碩畢業生年輕靈活、有干勁、上手快、可塑性強,完全能夠勝任許多工作,他們對薪資待遇的要求又遠低于博士生,當然是最佳選擇。”
  “當然,有很多博士生也找到了合適的崗位、滿意的工作,但也應看到高學歷人才‘供大于求’的事實。”省城某高校教授直言,博士的就業期許過高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北上廣”“高薪”等仍是他們求職標準的關鍵詞,甚至還存在盲目樂觀、“孤注一擲”進高校的行為,這些并不正確的求職心態和方法亟待糾正。“學校應當有針對性地開展相關的就業指導工作,通過舉辦講座、發布信息、召開專場招聘會等來幫助這些高學歷人才完成正確的定位、明確就業方向。或許學會‘放下身段’,打開視角,甚至從基層干起,會更快收獲成功,實現應有的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