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縣扎實開展就業工作 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齊魯人才 . 2013-03-24發布
    曹縣積極落實國家就業政策,走過10年就業輝煌路。10年來,曹縣從做好基礎工作入手,多措并舉促就業,各項就業工作取得較好成績,截止目前,曹縣已有67萬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曹縣先后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命名為“山東省就業工作先進集體”,“山東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示范縣”,榮獲“全國就業宣傳工作先進單位”、“全省優質服務窗口單位”、“山東省就業宣傳先進單位”、“全市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

    打好基礎,扎實推進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

    曹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堅持“以人為本,務實創新”的工作思路,強化公共就業服務意識,努力為群眾提供方便、快捷、優質、高效的公共服務,不斷提高基本公共就業服務水平,擴大了公共服務覆蓋面,扎實推進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

    一是以效率為主旨,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大廳綜合服務就業作用。堅持服務方式人性化,縣人力資源大廳開辦24個服務窗口,開展一站式綜合服務,工作人員掛牌上崗。充分利用現有的服務機構和設施,集中辦公,最大限度地拓展服務功能,提高效率、方便群眾,建設多險種多科室整合的、服務標準統一的服務窗口。開展咨詢援助、參保登記、待遇支付、五險交納、求職登記、失業登記、職業介紹、培訓指導、招聘洽談、就業援助、自主創業、檔案托管、保險代理、證件辦理、小額擔保、綜合服務等“一條龍”服務。大力推行“真誠服務、情系民生”的人本服務理念,對服務對象開展承諾服務、配套服務,為困難人員排憂解難。設立人力資源大廳主任崗位,制定服務標準,規范服務規則,改進服務態度,實行“首問責任制”,為服務對象營造簡便快捷、高效迅速的辦事環境。

    二是建立健全基層勞動保障工作平臺。各鄉鎮勞動保障事務所、社區勞動保障工作站,按照“六到位”要求完善、改善辦公條件,鄉鎮勞動保障事務所有獨立的辦公場所,面積30㎡以上。配齊辦公桌椅、檔案柜、電話、電腦等基本辦公設備,逐步建立起村級勞動保障工作站,形成縣、鄉鎮(辦事處)、行政村(社區)三級就業服務網絡。他們整合公共就業服務資源,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著重解決鄉鎮勞動保障事務所和社區勞動保障工作站經費不足和人員到位不在位的問題,努力克服城鄉之間存在的基本公共服務不均現象。加強鄉鎮、社區勞動保障工作平臺基礎工作建設,實現基礎臺帳、工作職責、業務流程、服務規范、管理制度、信息系統“六統一”,制定評估標準,實行驗收制度。

    三是搞好網絡基礎建設,增強信息網絡服務功能。過去,曹縣農民外出務工,由于缺乏有效組織,人往哪里去、哪里能掙錢,農民都是跟著感覺走。為克服農民工盲目無序輸出,曹縣抓好基礎建設,開展了2011年農村勞動力資源和當地企業用工情況調查,調查時間為2個月。此次調查涉及全縣1175個行政村,近90萬人,調查內容包括:基本信息、培訓需求、技能狀況等26項。根據調查中了解到的情況,曹縣建立縣級勞動用工數據庫,使求職、招工信息對接。曹縣優先推進信息化建設,實現基層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作信息聯網。“金保工程”向鄉鎮(辦事處)、行政村(社區)勞動就業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和網絡傾斜,保證基層開展公共服務必需的設備、軟件開發和網絡建設投入。制定統一的編碼體系和信息標準,加快信息網絡建設,實現公共服務、信息網絡的全覆蓋。鄉鎮(辦事處)、行政村(社區)服務站點實現縣級聯網,業務協同處理,信息資源共享。積極推進電子政務和政務公開。對可以通過互聯網提供的公共服務,借助網站,建設基于互聯網的網上服務系統,提供網上辦事、網上信息查詢服務,提高公共服務效率。進一步推進政務公開,完善電話咨詢服務功能,逐步將各項公共服務納入群眾咨詢范圍。曹縣已開發勞動力資源信息管理系統,推廣網上職業介紹、網上求職登記、遠程職業指導等服務項目,實現城鄉網絡互聯、向下延伸,為勞動者提供優質、便捷的就業服務。堅持服務隊伍專業化。著重加強城鄉公共服務機構工作人員的政策和業務培訓,開展“業務大練兵”活動,不斷提高隊伍的政策水平和經辦能力。基層社區勞動保障管理員實行職業技能鑒定考試持證上崗。現在曹縣已經形成以縣人力資源大廳綜合性服務為主體,鄉鎮社區基層服務窗口為基礎,覆蓋縣、鄉鎮和社區的公共服務網絡。
@nextPagenextPagenextPagenextPagenextPage@
    拓寬就業渠道,多措并舉抓就業

    曹縣人社局局長張本朝說:“民以食為天,而食的獲取靠就業。就業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眾獲得收入、維持生計和進一步改善物質文化生活的基本途徑,關系到億萬勞動者的切身利益,是社會和諧發展、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基礎。”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使命,就是促進就業、保障勞動者的權益。張本朝說:“人社局干部要盡一切努力為群眾搞好服務,給所有沒活干的人找活,給所有沒人干的活找人。”

    曹縣加強大項目建設,擴大就業容量;發展民營經濟,帶動就業;多方創設就業崗位,有效促進勞動力就地轉移;切實轉變工作方式,積極和群眾溝通協商,利用算賬對比、效益分析、示范引導、典型帶動等方法去做群眾工作,最大限度地發揮留守勞動力作用;加快勞務輸出體系建設,提高勞務輸轉質量;鼓勵個體工商業,全力促進農村勞動力回流,實現“農民進城”向“回鄉創業”轉變。曹縣時刻關愛著困難群體就業,對困難群體實施“一對一”服務,核實一戶,納入一戶,幫扶一戶,把困難就業家庭子女列入重點技能扶貧計劃,想方設法動員轄區內單位、企業,騰崗安置困難家庭成員,積極開發公益崗位,幫助困難家庭成員實現就業。

    曹縣始終把引進人才作為就業工作的重點來抓,為吸引優秀大學畢業生來曹縣就業或創業,該縣多方采集大學生就業崗位,積極搭建就業“鵲橋”,先后組織專人到凱雷圣奧化工、銀香偉業、曹普工藝、魯藝草柳編織等規模以上重點企業詳細了解企業人才結構、人才需求和工資待遇情況,多方面、多層次挖掘就業信息、采集就業崗位,有針對性地向企業推薦和輸送高校畢業生。同時,還將畢業生就業政策、招聘公告等信息通過政府門戶網站、《菏澤日報》、縣廣播電視臺、人力資源市場等渠道對外公布,使就業信息能夠及時準確地與大學生對接。

    強化培訓,積極促進農民工由體力型向技能型轉變

    技術培訓是促進就業的有效途徑。10年來,曹縣積極開展農民工技能培訓,有針對性地開展各種技能培訓,力爭讓每個農民都吃上“技能”飯,懷揣技術闖四方。技能培訓使得曹縣農民身價倍增,受到了企業和勞動者的普遍歡迎。該縣樓莊農民李熙,由于沒有技能,以前只能干些粗活,一月掙1000元。他參加了曹縣舉辦的培訓班,現在北京一家電機廠工作,一個月掙到6000元,身價倍增。據統計,目前曹縣參加“技能”培訓農民中,有6000多人擔任單位技術骨干,4000多人在城市落了戶、買了房。技能培訓使農民工成為勞動力市場上的“香餑餑”,并成為農民融入城市生活的敲門磚。

    曹縣加大技能培訓力度,立足全縣產業發展需要和勞務市場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勞動技能培訓。對農村留守勞動力,開展創新培訓方式,按照年齡、接受能力和個人特長愛好,分批次開展培訓,盡可能地把一整套技術分解開來進行培訓傳授,讓農民循序漸進地掌握勞務技術和產業技能。對中青年勞動力要側重于機械化耕作、果樹修剪、拉技施肥、病蟲害防治、畜禽防疫、農產品營銷等技術要求較高的技能培訓;對老年勞動力側重于畜禽飼養、果品包裝等勞動強度小、技術要求低、容易掌握的技能培訓;對中青年婦女開展蘋果疏花疏果、果實套袋、拱棚蔬菜種植等精細技巧的技能培訓,引導農民把自己能干好的事做好,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勞動力效益。

    他們創新培訓方法,注意培訓的實用性,以車間、田間培訓、技術示范為主,盡量把科學原理和技術要點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表述出來,讓群眾聽得懂、看得清、學得會;他們發揮農業科技人員和技能型干部的示范帶動作用,加大干部技術培訓力度,把干部培訓成技術服務型干部,全面推行科技人員和干部包廠包戶制度,鄉、村、組三級干部實行掛牌指導,定點幫扶,手把手地教,通過走出去、請進來、集中培訓、車間田間示范、技術人員包戶包人等多種行之有效的方式,加強對農村留守勞動力的培訓,使其掌握1-2門實用技術,真正把農村留守勞動力培養成技能型農民。
@nextPagenextPagenextPagenextPagenextPage@
    他們加強對輸出勞動力的培訓。充分利用鄉鎮勞保所、縣技校、縣勞動力資源培訓中心、縣農廣校等勞動力技能培訓陣地,緊緊抓住歲末年初等農閑季節,集中開展以建筑、縫紉、烹飪、駕駛、機械制造等為主的勞務技能培訓,全面提高勞動力技能素質,促使勞務輸出由苦力型、體力型向智能型和科技型轉變。他們注重發揮勞務中介組織在勞動力技能培訓工作中的職能,形成訂單培訓、項目帶動培訓等多渠道、多元化的勞務培訓格局。

    曹縣還實施特別培訓計劃,促進城鄉就業。將強化職業培訓作為穩定就業的一項重要舉措,縣財政拿出專項資金,在全縣范圍內啟動實施了“失業人員再就業援助培訓”、“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提升”、“新成長勞動力技能儲備培訓”“城鄉創業培訓”四大培訓計劃,多方提高勞動者市場競爭就業或轉崗就業能力,儲備技能人才。具體工作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實現就業為目標,堅持三個突出,即在責任上突出政府主導。對各類培訓予以資金補貼;在內容上突出實用性,做到職業與技能、技術培訓與職業鑒定、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適應能力與自我保障能力四個結合;在形式上突出靈活性,靈活設置專業和學制,開展定向、訂單和儲備式三種培訓,學制上長中短結合,等級上高中低并舉。

    落實各項就業優惠政策,鼓勵自主創業

    創業是一種更加積極的就業,是解決就業問題的根本途徑。曹縣以“創建創業型城市”為契機,認真落實小額擔保貸款政策,“給力”困難群體創業,讓群眾樂于創業、敢于創業、能創成業。曹縣人社局積極協調有關部門,落實優惠政策。通過落實稅費減免、崗位補貼、社保補貼、小額擔保貸款等優惠政策,努力擴大就業,實現就業的倍增效應。曹縣建立了創業項目資料庫和免費推薦、發布創業項目制度,為創業人員提供政策咨詢、創業指導、項目申辦登記等一條龍服務。

    曹縣認真落實小額擔保貸款政策,讓一批就業困難人員變成了小老板。曹縣東關社區退伍軍人李振建對小額擔保貸款有頗多感慨,每當提起曹縣小額擔保貸款政策,他的心里就暖洋洋的。李振建從武警部隊退伍后,一直沒有工作,賦閑在家,一直想尋找一條自主創業的道路,當聽說曹縣籍退伍軍人可以申請小額擔保貸款時,他積極的投入到申請的行列中。

    采訪時,李振建說:“當時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沒有想到這么不到2個月的時間,順拿到5萬塊錢的貸款。”李振建在領到這筆小額擔保貸款后,在曹縣珠江路開了一家空調專賣店。在部隊兩用人才基地曾受訓6個月的李振建,精通電器維修技術。由于李振建開的空調專賣店價格便宜、服務態度好,他經銷的空調很受顧客歡迎,空調專賣店開得非常紅火,并帶動就業16人。山東曹縣,還有許多象李振建這樣的就業困難人員,享受著小額擔保貸款政策給他們帶來的種種改變。

    從2008年開始,曹縣實行小額擔保貸款政策,為此,曹縣人民政府專門下發文件,文件規定:小額擔保貸款扶持對象是退役復員轉業軍人、大中專院校畢業生,以及有當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核發失業登記證明的登記失業人員。具備創業條件的上述人員,可申請小額擔保貸款,貸款額度一般在2——5萬元,貸款期限最長不超過2年。同時,加大勞動密集型小企業的信貸扶持力度,將吸納安置困難人員的再就業基地和非正規就業勞動組織納入小額貸款扶持范圍,實行財政貼息50%。為幫助更多符合條件的人員自主創業,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文件精神,曹縣還擴大了微利項目財政貼息范圍,除國家限制行業外的創業項目均可以享受全額財政貼息。同時,進一步簡化微利項目財政貼息審批手續,保證貼息資金及時到位。積極完善配套服務,更好地發揮小額貸款促進創業的作用。并通過成立創業指導中心,組建創業指導專家服務團,建立項目資源庫,逐步建立政策扶持、企業與個人開發企業項目、市場評估和推介企業服務平臺,積極推進創業項目與創業人員對接、扶持政策與創業項目配套,努力提高創業成功率。該縣還加強街道社區勞動保障工作平臺建設,全縣96%以上的鄉鎮、街道、社區勞動保障事務所通過開展申貸受理、貸前調查、貸后管理、貸款回收等工作,向創業人員提供便捷、優質的小額擔保貸款服務工作;加強創業孵化基地建設,將小額擔保貸款工作延伸至困難群體創業園,有效拓寬了小額擔保貸款覆蓋群體。

    曹縣小額擔保貸款工作具有三大特色:一是實現了扶持創業的普惠性,從2009年開始由扶持下崗職工自主創業擴大到不分居住地域和人群類別,只要有創業愿望、創業能力和創業項目、能有效提供反擔保的都屬扶持范圍。二是為化解曹縣征兵難,該縣率先啟動扶持退役復員轉業軍人創業工作,制定了具體的操作辦法,在扶持范圍、貸款額度、申辦程序、反擔保措施等方面有所創新。三是貸款質量和效果進一步提升,杜絕不符合條件的享受貸款,杜絕貸款人沒有項目享受貸款,杜絕不做貸前調查、貸后管理享受貸款,杜絕利用他人名義貸款;防范放權力款、人情款、關系款、招呼款、好處款的行為。2010年全縣財政共安排小額擔保貸款獎勵資金320萬元,回收率達100%。曹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張本朝說:“十二五期間,曹縣繼續落實再就業扶持政策,以小額擔保貸款拉動創業,要有1500人享受小額擔保貸款,總金額為2500萬元,帶動就業15000人,讓更多的困難群體人員圓了自己就業的夢想,拓寬了曹縣城鄉就業工作的新格局,使一批就業困難人員變成小老板。”